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倪健课题组的古生态学团队年轻教师李凯副教授及其硕士研究生王皓言在国际古生态学领域经典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地球科学二区top及古生物学一区期刊,if=3.0)同期在线发表题为“human-activity modified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t hangzhou ba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over the last 10,000 years”和“vegetatio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in southwestern chin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的研究论文,分别阐述了过去一万年来杭州湾地区人类活动对古植被的影响,以及云南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古植被的双重影响。
现代植被是在长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叠加影响下形成的,全新世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其对自然植被的干扰和改造也逐渐加深。第一项研究工作以浙江杭州湾地区26个孢粉记录为基础,分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水稻种植文化的发展动态及其对植被组成的影响。第二项研究则以云南异龙湖的沉积物孢粉为依据,揭示了滇中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期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历史,尤其是末次冰消期增暖事件驱动的落叶林向常绿林的快速转变,以及过去3000年间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偏离。
这两项研究成果,均由李凯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梦娜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金伊丽,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刘演副教授参与其中工作。
最近,生命科学学院倪健教授领衔的全球变化生态学课题组,在过去植被变化的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地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经典期刊上。包括建立中国花粉数据库(植物生态学报, 2023,47(10): 1453-1463),分析中国花粉r值特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10.1360/sste-2022-0340;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24,10.1007/s11430-022-1191-8),揭示浙江省长期植被变化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因素(地理学报,2023,78(5): 1153-1175;palaeo3,2023, 627: 111739;2024,636: 111984),千岛湖硅藻记录的短期环境变化(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2024,10.1007/s10933-023-00300-0),西南地区植被变化动力学和突变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影响(palaeo3,2024,636: 111990),以及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量变化(catena,2023,233: 107521)和花粉-植被关系(palaeo3,accepted)。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的资助。
编辑:姜雯静